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多维布局绿色出行“郑”转型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时俱进完善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规定,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为深入学习贯彻《条例》,认真落实《条例》关于“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的要求,我们发文规范和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同时,邀请部分地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梳理总结其因地制宜推动党政机关带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主要成效,形成专题文章。现在国管局官微陆续推出,供大家学习参考。
多维布局绿色出行“郑”转型
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
近年来,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全面推广”思路,坚持“布点、连线、拓面”多维布局、协同推进,连续2年公务用车新能源化100%,同比节约公车运维费用约220万元,被国管局授予“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称号,实现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与助力全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双赢”。
强化政治引领 争当低碳转型急先锋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充分彰显头雁效应与主导作用;创建“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党建品牌,联合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展“节能减排 绿色低碳”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党政机关公务出行“绿色共识”;系统整合线上、线下多元渠道,从标识标语、前沿讲座、政策解读、活动体验、新闻报道等多维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宣传矩阵,引领全社会增进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认同。
坚持点面结合 构建协同共建大机制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创新建立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财政局、城建局、交通局等部门,对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定向、定责、定标,突出以公务用车新能源推广使用“点”上带动,示范引领全市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新能源汽车配比“面”上拓展。截至目前,全市公共领域现有新能源汽车约8.4万辆,其中城市公交车保有量4111辆,新能源率100%;出租车(含网约车)保有量43751辆,新能源占比92%;市区环卫车保有量10890辆,新能源占比72%;城市物流配送车保有量60793辆,新能源占比14%;自卸车保有量10285辆,新能源占比12.6%;搅拌车保有量3061辆,新能源占比60%,基本构建了全覆盖绿色交通发展的新格局。累计建成充电桩14.43万个,平均车桩比约4.68:1。同时,在各级各部门的示范带动下,2023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16.6万辆,2024年新增新能源汽车25.59万辆,增长势头强劲。
统筹精准施策 形成多维发力新格局
充分发挥政策顶层设计与导向推动作用,积极参与《郑州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郑州市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定,出台《郑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出行租赁社会车辆管理暂行办法》和《郑州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强化租赁社会车辆和7座及以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新能源化“双100%”要求。积极参与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依托郑州本地新能源车企的产能和研发优势,主动搭建公务用车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接交流平台,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设计、生产适合党政机关配备使用车型。自2021年起,连续4年组织10余家新能源车企30余款新能源汽车进机关试乘试驾,机关干部职工订购车辆120余辆。认真落实全市充电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应建尽建原则,牵头推进全市党政机关累计建成充电桩3828台,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既定目标,并在市行政中心率先建成集光伏发电、储电、充电为一体的新型充电站,办公区域内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适应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持续巩固深化 厚植绿色发展新体系
在持续巩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既有成效基础上,系统整合新能源车企资源、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建议,统筹考虑地理区位、城乡差异等因素,在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指导下,初步完成新能源公务用车标准起草。
下一步,郑州市机关事务中心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以国管局部署要求为指导,以"双创五化"为抓手,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上持续发力,全面助力郑州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共建绿色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