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碳”行动为党校添绿
文/王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宁波行政学院)积极推进学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通过传播零碳理念、实施“双碳”管理、推动低碳运行的“三碳”行动,为全市“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贡献党校力量。
争当践行零碳理念的绿色先锋。聚焦党校职能作用发挥,统筹市域资源,做大做强宣传矩阵,积极引领零碳新潮流。充分链接宁波碳达峰碳中和的丰富资源,深度开发宁波浙东能源环境交易所等现场教学点,创新情景式、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全力开发具有宁波辨识度的专题教材。瞄准教学所需,紧扣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等重大主题,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协同发展等研究,将优质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开阔绿色发展的视野格局。坚持横向融合,汇聚合力,发挥好七大研究中心辐射带动效应,加强与生态环境、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联动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纵向贯通,树立“一盘棋”理念,牵引带动10家县级党校深度参与,把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全程和阶段有机融合,推动党校系统零碳管理提质增效。抓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推出“光瓶行动”“碳寻未来”“节约‘红管家’”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为节能献一计”“节能改造我在行”线索征集,引导学员和教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将节约意识内化成行动自觉。
争当深化“双碳”管理科技先锋。着眼校园整体环境,创新开展数智创新、模式创新,合理布局新能源消纳工作。打造数智引擎,研发用能智能分析模型,在数智党校平台嵌入用能实时监控功能、预警功能模块,全景式、可视化追踪200余个用能设备,实时分析校园用能情况,一旦触发预警,检修人员10分钟便可抵达现场。立足校园建筑特点,创新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全面盘活教学大楼、会议中心和生活区屋顶闲置资源,因地制宜集中建设完成总装机容量近2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最大化。截至3月底,已累计发电49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近400吨。增强系统协同,着眼校园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跃升,精心设计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在规划中深度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为原则,在屋顶花园、路边蓄水沟、透水沥青等区域设置节能装置,将80%的雨水用于浇花、浇地等,实现自净自用内循环。持续优化中央空调全链路控制系统,统一调控校园南区和北区中央空调系统,全天候监管冷热源机房设备、气象预报数据、室外气候参数等数据,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争当推动低碳运行生态先锋。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将节能要求贯穿校院各项工作全过程全链条,以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推进党校绿色转型。降低资源消耗,抓牢办公区、宿舍区、食堂等重点区域能源消耗,实施供暖通风空调、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光源改造等项目,将普通光源替换成节能光源,自动根据室外光照强度、室内人员数量进行分区感应控制。安装电梯智能群控系统,实施扶梯自动启动等节能措施,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优功能。全面推行节能降碳设备,在主要建筑物外立面及屋顶安装保温材料,将普通窗户更新为节能窗户,在屋内放置绿植,增强室内保温隔热调节能力。分批次分阶段更换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设备设施,坚决执行绿色采购要求,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积极开展价值链降碳减排,采购绿色、生态、环保、低能耗的产品。目前,所有采购的办公用品、家具设施等均要求提供产品碳足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