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机关事务建设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09-09 09:5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郭名谦 何雅贤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智慧机关事务代表了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增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力,推进‘互联网+’深度融入机关事务工作,理顺优化职责体系和业务流程”。以新技术能力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智慧机关事务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机关事务工作创新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提高了服务保障效率和质量,也丰富了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的内涵,两者的深度耦合与逻辑贯通实质上是一种赋能关系。 

    

  新劳动力生产——培育数字人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实践的主体。新质生产力首先意味着高素质的新劳动力,机关事务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既懂机关事务管理又懂信息化业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是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的必备条件,新质生产力推动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所必需的人才培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维度。 

  数字技能进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机关事务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精准的手段,可以帮助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同时,信息化技术为机关事务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多元化学习平台和人性化培养方式应运而生。 

  工作理念更新。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和变革,机关事务工作者必须注重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管理流程,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新质生产力强调交叉融合和科技资源整合,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跨界合作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也将培养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跨界融合理念,以便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工作场景。 

  解放机械劳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将机关事务工作者从机械化重复式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战略性、创新性工作中,从而解放劳动力。借助5G网络即时通信便利和VR可视化技术,可实现更加灵活的远程办公、移动办公。 

    

  新劳动资料生产——增强要素流通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新介质的劳动资料,包括提供生产基础的物质资料和起到传导作用的中介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智慧机关事务建设中,新质生产力能为其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通过数字化创新改良劳动资料形成数字智能等特性的新介质资料,能促进智慧机关事务内部运行要素的高效循环流通,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保障资金支持。财政收入的丰俭决定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的配套资金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产业变革能够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提供强有力支撑,进而保障智慧机关事务建设。 

  普及智能设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智能制造,围绕智能制造衍生出了智能工厂、智能管理、智能决策、智慧物流等新兴领域。智能制造的衍生维度是智慧机关事务的重点关切,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离不开智能设施的普及推广。当前,智能电表、智能远传水表、可视化办公用房管理网络等智能设施已经应用于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 

  强化算法应用。社会生产力当前已进入算力时代,算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态。智慧机关事务建设在实践中往往重设备而轻应用,忽略了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的再造。例如,部分地区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成后派车流程较为复杂,申请人及司勤人员操作流程多,优化不足的信息技术反倒成为工作人员的负担。在硬件智能设施的基础上,强化软件算法应用,可以提升智慧机关事务的智能化效率,增强设备实际使用的便利性和科学性;算力提升则保障了算法应用的效果和性能。 

    

  新劳动对象生产——丰富服务场景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更多元的劳动对象。生产力发展伴随的是人们发现新物质和物资新属性,使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的过程。从智慧机关事务建设内部来看,新质生产力拓宽了机关事务工作的业务领域,同时让提供的服务惠及更多的干部群众并满足他们更多元的需求;从外部来看,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成果可以推广应用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促进集约管理、智能决策、供应链等相关产业集群的互联互通。 

  拓展业务领域。当前智慧机关事务管理系统一般由综合服务管理、资产管理、节能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办公用房管理、供应链、办公管理等业务子系统构成。随着大数据技术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业务系统未来将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一方面是业务子系统的延伸细化,比如节能管理延伸为能源计量与数据采集、能耗监测与报警、能耗预测与优化等业务系统;另一方面是新业务系统的拓展开发,比如依托AI的迭代升级,推出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智慧机关事务从单纯的服务支撑角色转化为能够辅助决策的重要力量。 

  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新质生产力催生新服务,借助大数据资源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干部职工和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为其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构建互通产业。新质生产力在释放传统产业潜能的同时,催生出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引领构建智慧机关事务相关集群内外、互联互通的产业。新质生产力为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提供创新工作方案,如网约车平台为公务用车提供了出行服务方案。智慧机关事务建设依托于配套产业集群,需求发展将倒逼供给端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政策指导作用,加强对相关产业链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生态互联标准,帮助相关企业、平台和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提升全产业体系的整合能力。 

    

  优化组合跃升——转变治理模式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推动着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的模式转变,在大幅提升智慧机关事务新劳动力、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为实现机关事务工作可用资源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了跃升路径。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用数字化创新驱动,整合资源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上下功夫,推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 

  以新发展理念指引智慧机关事务建设,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切入点,以创新为动力开创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新局面,以协调为抓手优化智慧机关事务整体布局,以绿色为底色提升智慧机关事务工作质量,以开放为手段打造智慧机关事务的时代品格,以共享为目标彰显智慧机关事务本质属性 

  数字化创新驱动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驱动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其他生产要素,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数据要素的作用起到了倍增效应,赋予了传统生产力更高效率的属性,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追求皆是在“智慧”二字,题中之义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离不开数字化创新驱动。 

  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智慧机关事务建设。鼓励干部职工和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智慧机关事务建设,真正实现共建共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智慧机关事务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让智慧机关事务建设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