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节能成就美丽中国
文 / 本刊记者 唐棣
工作结束及时关闭电脑,午饭时间让空调停止运转,将用过一面的纸张再次装进纸盒,离开办公室时随手熄灯……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的今天,每个人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参与者,每个人的点滴行动都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力量。
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刚刚落下帷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的主题标语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济南的城市地标、乌鲁木齐的小绿谷公园、湘潭的小学校园……“桐娃”的表情包迅速走红,骑行、健步走等各种照片在朋友圈中格外抢眼,垃圾分类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低碳生活成功登上了全国公共机构的热搜榜。
一路走来,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333.81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8.89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22.29吨,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9.96%、8.08%、12.07%。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党心民心向背,对于全社会都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能效领跑者、节水型单位等为载体,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数据中心让节水、节电、节粮、节油、节纸成为风尚,一批有特色、有示范、有引领、有成效的节约型机关正在孕育而生。
汽车充电桩在许多公共机构安营扎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得到大力推广,促进动能转换,助力产业升级,每次出行都是一场环保行动。公共机构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再生办公用品备受追捧,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被拒之门外,从公共机构到百姓生活,低碳办公与低碳生活紧密连接,携手为美丽中国建设增添无限的绿色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将继续扛起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绿色使命,让过紧日子深入人心、让绿色理念融入血液、让节约文化蔚然成风。
人人讲节约、处处见行动。点滴小事的坚持、精打细算的节约,在绿色与美丽的传递中,我们必将看到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