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育人三部曲
文/常杰芳 陈倚冰
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后勤保障工作不仅高效保障了教学运转、师生生活、校园安全,还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成风化人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后勤保障部积极响应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全方位参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过程,将后勤价值理念、目标激励机制和行为规范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校园与社会相衔接的劳动、实习与文化教育一体化的育人基地。
在劳动中锻炼
将学生劳动体验与后勤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多元活动。后勤保障部与电子信息学院党支部开展多期“基层党建走基层,走近可爱后勤人”学生体验活动,并安排专人指导提供上岗培训,通过岗位体验,学生了解了食品安全、物品采购、宿舍管理等多项工作,增强了对后勤管理的认识。活动从小范围试水开始,逐渐推广开来,其他学院学生也纷纷加入,体验人数不断增加。服务岗位类别更加多样化,服务时间也相应延长,又增添了“岗位交换体验”等新体验形式,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过程。后勤岗位体验计入学生个人素质拓展分,激励学生体验生活,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助力后勤保障部探索参与育人工作新思路,推出新模式、优化新内容。后勤保障部与校团委在学雷锋日联合开展“我来做环卫,争做‘锋’向标”校园清洁志愿活动,吸引70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组织参与者分组、分区域、分时段打扫公寓走廊、电梯间、餐厅等公共区域,践行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每年春季开展共建“师生林”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植树,改善校园环境。与学校各二级学院和社团组织合作,举办“传承雷锋精神,服务美化校园”、冲洗实验楼中心广场和明德楼中庭、与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日行一善,环境更赞”一日义工活动。
在实习中提升
后勤保障部组建跨学院学生宣传团队参与微信公众平台“莲峰后勤”的宣传策划,提供新闻采编、摄影摄像、新媒体运营等实习岗位,培育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组建以来,团队共推出原创作品100余篇,作品质量不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团队通过线上工作,共同策划选题、编辑稿件,保持良好互动,展示最新工作动态,密切关注舆情,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越来越高。通过与校学生工作处沟通,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例如食堂售卖、游泳池秩序维护、办公室助理、食堂订餐配送等。一位贫困生说,“通过自食其力,不仅有了一些收入补贴学习和生活,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让我在劳动中学会了一些技能,也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后勤保障部还与电子信息学院联合开展节能灯研发与使用,培育科研实践基地。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展大学生消费和宿舍需求大数据分析,促进食堂和宿舍管理改革创新。组织培训学生实操多媒体设备,学习多媒体技能。邀请学生参与市场调研,了解后勤招标采购流程,分析商品市场价格变动对服务保障工作的影响,锻炼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在文化中成长
引导学生策划、参与制作校园绿化植被科普展示牌(涵盖33类植物)的“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活动,为每种树木对应作一句古诗或写一篇散文,将校园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诗情画意校园氛围,增添校园文化韵味。设计打造系列校园文化产品,如校标矿泉水、纸巾、公益伞等,连续多年在中秋节为全校师生免费发放校标月饼的“特色项目”,增强全校师生的情感凝聚。每逢新春佳节,还组织在校师生开展包饺子、煮汤圆活动,支持学生过节团建,让大家在学校感觉家的温暖。身体力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疫情期间,后勤保障部党员牵头、志愿者和一线后勤员工组成小分队,开展“防疫不松懈,清洁进宿舍”志愿服务,144位志愿者共清洁5000余间学生宿舍。许多同学踊跃参与后勤微信公众平台“云接单清洁服务”,为清洁服务志愿者“应援打call”表达谢意。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组织慰问环卫工人,电子信息学院党建办组织“夏日送清凉”活动,为户外后勤工作人员送西瓜、凉茶。
高校后勤工作是保障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劳动、实习参与后勤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实践着后勤育人目标。高校后勤育人工作,未来的路可拓展得更宽更广,通过把后勤工作融入学校系统教育,助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