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四部曲”创作谈
——著名作家陆天明演讲侧记
本刊记者
日前,在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机关事务大讲堂--作家系列谈”讲座上,著名作家陆天明以“反腐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结合其创作经历和作品,向大家讲述了他的思考和探索。
受命之作
《苍天在上》和《大雪无痕》的热播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陆天明。但自己最初为什么写反腐小说?陆天明回忆,写反腐作品是从《苍天在上》开始的。从农场调到北京后,他在中央电视台搞电视剧创作。当时的文学排序是:第一是诗,第二小说,最后才是电视剧。他当时也热衷于纯文学,三年都没写过一部电视剧。但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后,反响热烈。于是台领导就找到他,让他写一个反映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考虑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反腐是一个热点,于是他确定了这个主题,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苍天在上》的剧本,拍摄完成后一炮打响,播出时创下了39%的收视率。
心路历程
陆天明说,《苍天在上》热播后,他并没有乘胜追击,之后5年,才写了第二部反腐小说《大雪无痕》。在写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思考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苍天在上》中,他认为腐败分子都是坏人,《大雪无痕》中,腐败分子原来也不是坏人,是不完善的制度造成周密从好人变成坏人,到了《高纬度战栗》,则演变成每个人都可能是腐败的温床。
陆天明提到,写得最难的是《省委书记》。当时为采访省委书记,他动用了很多关系去接近他们。有的一听说他是反腐作家,直接就拒绝了他的采访,有的也不可能一见面就和你说真话。他只好说这次是写一个好书记,终于有一个省委副书记同意接受采访,找了一个宾馆,不让他录音,和他谈了一天一夜,谈作为省委书记的甘苦。他怕写作的时候出现硬伤,当时提了几十个问题。《省委书记》出版后,有一位省委书记告诉他,曾从《省委书记》中找到了处理政务的方法。
反腐文学的担当
陆天明认为,人们爱看反腐题材的作品,主要还是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出于对执政党的爱护和关怀。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一切都在激烈的变动中。民众以空前的关注度在关注着国家、社会、民族和自身的命运、前途。和这些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重大聚焦点之一便是执政党的反腐问题。人们关注和期待反腐作品,实质上就是在关注自己的命运,表达着对这场斗争的支持和参与。而呼应人民的这种精神需求和期待的,恰恰是当代作家和艺术家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
陆天明指出,当然,我们期盼反腐作品,也因为反腐斗争的需要。我们不能对反腐作品在反腐斗争中的作用寄于过高的期望。但事实证明,优秀反腐作品的出现是能鼓舞人们反腐信心和斗志的。支持和鼓励作家艺术家去创作反腐作品也表明了执政者的明智和自信。
反腐作品多了,会不会影响人们对当下的信心,影响安定团结?陆天明认为,多年来,尤其是前些年,在少数官员心中的这种忧虑曾严重影响过反腐作品的创作。它只是个伪命题。真正影响人们信心和安定团结的是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没人写反腐作品,人民就不知道中国存在腐败?通过优秀的反腐作品,鼓舞号召更多的人民一起警惕腐败的产生,一起投入到反腐斗争中去,陷腐败分子于人民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何乐而不为?
陆天明强调,文学如果脱离开社会和时代,这样的写作不可能走远。作家和文学必须要回归到一个包蕴天下、实践匹夫之责的大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