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消费与计入薪酬(理论探讨)
职务消费与计入薪酬
●孙丽霞
近年来,职务消费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成为政府改革和廉政建设的目标之一。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由职务的需要引发的消费。比如在公务、商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请客吃饭、用车、通讯、应酬、提供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包揽,纳入会计制度,要求当事人凭发票实报实销,消费不计成本。这样做的结果是监督成本太高。
职务消费费用出于担任职务者履行公务的需要,由政府财政或企事业单位支付,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经营者行使职权所必不可少的,但其“合理性”往往又具有使用目的模糊性等特点,像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出国考察、体检、疗养、请吃等。有的介于违纪违法的边缘地带,实质是一种隐性腐败,却没能有效制止。有人以职务消费为名,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有人讲排场、追时髦、互相攀比、挥霍浪费,又使职务消费成了炫耀个人身份的象征。有的地方和部门的职务消费随意性太大,缺少规范和制约,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
职务消费的无端膨胀,一方面导致政府管理费用、企业经营成本失控,另一方面必将扩大已经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职务消费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地方和部门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或是“一把手”身上,上级对其鞭长莫及,监督不了;同级怕得罪人,不愿监督;下级怕穿“小鞋”,不敢监督,从而导致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向权力消费异化。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解决职务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将职务消费计入薪酬制度,让它与岗位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福利补贴一起构成薪酬的一部分。国外许多企业现已实行职务消费计入薪酬制度,给有消费需求的岗位设立一定金额,打入工资单里,无论盈余还是不足,全由支配者自己调整。譬如德国政府给施罗德配备了高级防弹轿车,但他私事外出不用,因为要付钱;给他造了豪华别墅,可他不住,另租面积小、设施差一点的房子,因为别墅的昂贵租金得由他自己从薪酬中支出。
职务消费薪酬化不仅保证了专款的有效性,过度、过滥消费的漏洞也可真正封堵。职务消费计入薪酬,使职务消费货币化、透明化,可强化公务或商务活动中的成本和效率意识,强化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上的自律意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监督成本。(作者单位:国管局人事司)